佛山普济医院

【养生】谷雨养生7要点,抓住春天的尾巴调好身体
来源: | 作者:佛山普济医院 | 发布时间: 2023-04-21 | 25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谷雨,谷得雨而生也。它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,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。


俗话说“清明断雪,谷雨断霜”,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,气温回升速度明显加快,降雨量增加,春发作物因雨而得到润泽,每个都鲜活饱满。谷雨前后,我们应针对气候特点进行谷雨养生,为夏季的健康打下基础!


谷雨如何养生,我院中医科副主任冯惠玲来和大家聊聊。


谷雨养生七要点


要点一:防“湿邪”伤身

潮湿多雨是此时的气候特点,中医认为湿为阴邪,易损阳气,易伤脾胃。如人们的起居饮食稍有不慎,则容易感受湿邪,出现食欲不佳、便溏腹泻、身体困重、关节肌肉酸痛不适等脾虚湿困症状。因此,健脾除湿、助脾运化是谷雨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。



薏米是清除体内湿热的好药材。平时煮粥做饭时放一些薏米,也可搭配红豆做成经典食疗方——红豆薏米粥。需要提醒的是,孕妇忌用薏米,且薏米不宜空腹吃。另外,也可用茯苓、淮山、党参等煲肉汤喝。


要点二:健脾和中

中医认为,脾属土,为内脏平衡中心。少思节虑,恬淡清静可养脾。脾中不化为实,不喜食为虚;多疑惑者为脾不安;面色憔悴为脾有伤;喜甜食者为脾气不足;痰盛者为脾气湿重。因此,早睡早起,口味清淡,避免厚味肥甘,是护脾的关键。



饮食上可以多吃性平、性温的食物,如薏米、莲子、芡实、山药、大枣等,也可以用陈皮泡水喝。


要点三:柔肝疏肝

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,春属木,与肝相应。立春之后,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,在清明、谷雨时节达到最旺。此时如果七情不畅,会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,导致脏腑机能紊乱。因此,柔肝疏肝,调畅情志也是这一节气的养护重点。


春季肝气容易郁滞,易出现“肝火上炎”相关症状,如口苦、胁胀、目赤、急躁易怒;或出现“肝阳上亢”相关表现,如头晕、头痛、失眠、血压波动。



心中烦闷时可以按摩十宣穴(位于十根手指尖端的正中央):用拇指指甲用力反复重掐,以有酸痛感为主,刺激总时间每次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。这种宣泄方式可以畅达气机,起到舒缓肝气的效果。


要点四:泻火泻热

谷雨之后,气温逐渐回升,上火的人又多了起来。中医认为,春天阳气升发,易扰动人体肝胆、胃肠蓄积的内热;加之春季干燥多风,人体较难保持新陈代谢平衡,易使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。



点按内庭穴,最好在早7-9点早餐后进行,这时胃经气血最为旺盛。可用大拇指按压或火柴头点压,100次为宜,每天按摩1-2次,有清胃、泻火、解毒的疗效。


要点五:避免接触过敏源

风大沙多是这一节气的显著特点,应尽量避免在浮尘天气进行户外活动,外出时尽可能选择浮尘较轻的时段,并戴口罩或用纱巾蒙头,多喝水,适当多吃些清肺、润肺食物。此外,谷雨前后,杨花柳絮随风舞,很容易引起鼻痒、鼻塞、咳嗽和皮肤过敏等症状,所以如果进行户外活动,一定要做好防护。



早晚揉搓鼻翼(迎香穴),有助缓解过敏。最近患者都是来主诉鼻炎又出问题了。除了扎迎香穴还有印堂穴等相关的治疗鼻炎的配穴。患者反应几次就减轻或者好了。


要点六:合理补水 防春燥

谷雨之后,气温回升加快,人体水分容易通过运动出汗、呼吸等形式大量丢失。要特别注意及时清除体内的积热,合理补水防“春燥”。



早上起来,可以喝一杯20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,补充一整夜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,“清洗”排空的肠胃,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;晚上临睡前喝一杯50~100毫升的白开水,对于肠胃、血管、神经也有非常好的保护和调节作用。


要点七:夜卧早起 好睡眠

中医认为,春季的睡眠原则为“夜卧早起”。不过这里的夜卧指的是相对秋冬的作息时间可稍晚一点,但也要尽量在晚上11点以前入睡,早起以6点左右为宜。要预防“春困”,除了要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、不宜吃得过饱外,还可以多进行户外运动。通过锻炼改善生理机能,加速体内循环,提高大脑的供氧量,“春困”也会得以缓解。


部分资料来源:生命时报、广州中医药大学三附院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

名医专家推荐





名医专家出诊时间




联系电话

0757-83166133




医院地址